阅读历史 |

第127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这一次也是一样。

所以齐五郎乍一听,难免便往会往不好的方向去想。

“姐夫,晚点再和你解释。”韩彻对他只笑着说道。

这件事是韩彻主动请辞,皇帝并没有对他有任何的不满和怀疑,甚至还要在继续信重韩彻的情况下,自然不会让他被外界过多揣测。

于是几乎是韩彻刚说完这话没多久,宫中的内侍便过来传达了皇帝的旨意,还有一众赐予韩彻和柳氏的赏赐。

时下五品以上的官员,若能获得重视,其母或妻,便有机会诏封外命妇。

柳氏早前便随着韩彻的职位上升,被册封为郡夫人。

至于韩彻,虽然吏部尚书的职位被他请辞了去,但他不仅各项使职还在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职位也还在。

要知晓因着老皇帝在位时为了权衡,对原为当然宰相的三省长官等权利不断进行削弱,于是便导致后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宰相。

这些年来,现任的这位皇帝也是以韩彻所任职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来主政事。

在这次的旨意里,皇帝还将韩彻升任为了中书侍郎。

然后内侍这会又特意过来的宣旨赏赐,待到全家谢恩完毕,内侍也冲韩彻作揖笑着离去之后,这下子,不用韩彻再多做解释,齐五郎也彻底放下心来。

“倒是我过于担忧了。”放下心来后的齐五郎,脸上此时也终于有了笑意。

在家就被齐五郎说了这件事,导致也同样吓到了的大娘,这时候便在一旁没好气的说道:“你还说呢,我都跟着受惊了一场。”

往常齐五郎倒也不至于这样,像之前韩彻改革常平仓的时候,齐五郎还知晓要先避开着点大娘,免得她滋生不必要的担忧。但实在也是韩彻如今这职位做的,要么不出事,一出事就绝对小不了。

说到底,齐五郎不过是关心则乱。

“姐夫这都是太过挂心于我。”韩彻便也连忙对大娘说道。

每每韩家出点什么事,齐五郎可都是第一时间跑过来。需要他帮忙的地方,他也从未有过丝毫的推辞。

像今日这出事,莫说是齐五郎,便是其他的人,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,听闻韩彻的吏部尚书职位被换了人,难免会产生一些念头。

不过也都随着皇帝的这番旨意一下,背地里那些揣测和谈论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
韩彻同样也没精力去理会这些,只继续投入到榷茶制度实施的第二阶段。

这一日,原本已经有了想要放弃茶叶生意打算的王七郎,忽地听闻到茶马司有新的制度出来了。

早前朝廷为了保障茶马互市的顺利实施,控制了全国所有的主要产茶区,导致茶商不仅没了利益最丰厚的边境交易,最关键的是,他们根本拿不到多少茶源。

想也知晓,朝廷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,一共换取回来接近两万匹的上等战马,使得其数量更是跃居这数十年来的首位,又还能有多少茶叶留给茶商们来售卖呢?

对此,王七郎还叹气过。

毕竟一开始,王七郎可是还在族人面前曾经信誓旦旦的表示过,朝廷总不至于让他们做不下去。

可事实却是,做是能做下去,但是所带来的利益大幅度减少,更是远远达不到他们的预期。

这样一来,如王家这种既有着更赚钱的老营生在,又是才刚开始经营茶叶行当的商行,自然便会开始产生想要放弃的打算。

专卖

几日后,官府果然便有了新的动作。

“这下好了,咱们这茶叶买卖总算是能做下去了。”在得知新制度的具体内容后,王家上上下下都为此而高兴起来。

茶叶这门营生,王家虽然入行的时间短,但却也见识到了它的重利。

奈何才踏入行业没多久,朝廷就实施了极其严苛的榷茶制度。虽然朝廷实施了有腹引、边引、土引三种榷茶方法,可因为要配合茶马互市的成功,商人在前段时间真正能被允许的,几乎就只有腹引。

腹引市场虽然遍布全国各地,但同时也就意味着它非常的分散。而且小地方市场要么购买力不足,要么更是直接自产自销。

能达到集中又稳定的大市场是真不多,所以即便时下饮茶已经算是比较流行了,但腹引这块的茶叶市场现阶段是有限的。再增加了许多新入行的,市场竞争随之变大,导致利润下滑的太厉害,茶商们的积极性自然就大受打击。

也就是朝廷一共换取回来近两万匹的战马,占去了今年茶叶大量的市场份额。若不然,茶叶一旦出现积滞,必然也会对茶农们的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。

但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,往往都需要依据当时朝代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来做最终的确定和评价。

就榷茶制度而言,虽是起源于唐朝,但真正完善发展起来却是在宋朝才开始的。

宋朝是出了名的积贫积弱的一个王朝,而明初又因北边还有元朝残存下来的几股势力,所以这两个王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