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94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现如今这些数据,韩彻也都只是默默的先登记起来。之前在各地整个巡查过程中,韩彻不仅未做出任何举措,更是连意见都未作过一次发表。

真就只是做到了巡查里的查看。

对于韩彻的这次巡查,各地方之间的消息会不会互通,他不知道。不过因着韩彻什么举措都没有做,从这一路的地方官员的表现来看,应该是都还没注意到他的这些行为。

损耗

第二日一早,韩彻就带着韩老三和一干工作组离开水驿,赶至松州府城。

早就收到消息,知晓韩彻等人近期会过来的松州杨刺史,也热情十足的接待了他们这一群人。很快,松州这边的巡查工作也开始进行,然后杨刺史同样也派遣了地方官员,过来陪同和协助韩彻。

能任职江南富庶之地的杨刺史,能力如何暂且不好评价,但一定是受朝廷重视,尤其是很得如今的掌权人太子信重。相对来说,韩彻这次虽被任命各项使职,主要还是因为他之前的提议,戳中了朝廷的急需。

韩彻擅长民生经济的名声也摆在那,原本对于这次朝廷任命他来改良漕运和解决常平仓问题,各地方上的官员也是关心和注意的。

可谁知这位带着整个工作组都从京城,一路巡查到运河的终点松州了,却连半点动静也没有。

数日后,韩彻在松州的巡查完成,刺史府这边也立即收到了官吏的汇报。

跟之前的几次有所不同的是,韩彻这次巡查完,虽然在松州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,不过却通过水驿,往京城发放了一封加急文书。

“可有听他提及过文书里的内容?”杨刺史忙问道。

“未曾。”官吏道。

杨刺史也就未再多说什么。

问是问,杨刺史心里其实也很清楚,既是发送京城的加急文书,里面书写的内容肯定事关重要,韩彻又怎么可能轻易对人提及。

官吏此时又言道,韩彻即将离去一事。

“他这就要走了?”杨刺史震惊。

“韩大人确实是说,明日一早便要启程离去。”官吏回道。

“他这些时日就真只是在各处巡查了一遍?什么都没做?也什么都没说?”杨刺史一连串的追问起来。

“未曾做什么,也未曾说什么。”官吏说道。

杨刺史听闻后,就让官吏先回去了。

“走了这不是好事么!”一旁的崔长史在见着自官吏离去后,就一直皱眉沉思起来的杨刺史,忍不住开口道。

说实话,对于韩彻的到来,别看这一路地方上的官员一个个皆是热情相待。不过都是因着他特派使职的身份,不得不对他态度恭敬。

毕竟谁都知晓韩彻主要是来改良漕运,解决常平仓等问题的。前者倒还好说,后者可是直接干系到各地方官员的利益!

这些人又岂能真打心底欢迎韩彻的到来?

“你当那韩彻能仅凭自身,就爬到如今这地位,会是那等能力平庸之人?他此行至今一点动静也无,必是在暗中谋划和等待什么时机!”杨刺史皱眉道。

要知晓,当初韩彻在刚入官场时因站队太子失败,导致被老皇帝厌弃,从而全家一起被流放发配到安南任职为县令。还在不站队的情况下,他都能逆风翻盘,一路杀回京城。再被朝廷重用,可见其能力和心智肯定是远胜于常人。

对这样的人,杨刺史可不敢轻视。

之后的一段时间,杨刺史一直都在让人留意韩彻那边的动静。

果然也如杨刺史所预料,韩彻确实是带着工作队离开了松州,但却并没有就这么返回京城,而是一路直奔紧邻含州的巩州。

这边一月前才刚为着韩彻一行人的离去,而感到送了一口气的巩州潘刺史,在听闻韩彻带着人又折回来后,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。

好在韩彻这次一来,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目的。言道自己需要潘刺史帮忙,替他去当地找寻一些纺织作坊,让他们加急订做一批麻袋。

被运河流经的巩州也是时下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,除此之外,这里也是苎麻的主要产区。

“这事好办。”潘刺史一口就答应了下来,心里也实在是好奇,就问道:“不知韩大人要这许多的麻袋,是作何用处?”

“殿下既任命我此等重任,我定当尽心竭力。然漕运一事到底事关重大,动辄更是牵动各府州,怎可轻易下达政令?我早前便算过,巩州最近正好有一批税粮要运往京城。潘大人不如就将这批税粮交由我来负责运输,也可实验一番成果。若这法子好用,我亦正好恳请殿下下达政令。”韩彻就说道。

“韩大人要接过此次税粮的运输?”潘刺史讶异道。

“正是,此事就还需得劳烦潘大人帮忙准备一番。”韩彻拱手作揖道。

“韩大人快勿要如此,我自是一切都听从韩大人的安排。”潘刺史则连忙也冲着韩彻拱手作揖,如此回道。

别瞧着这话里的态度挺恭敬服从的,但潘刺史真正的言下之意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